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速递>>正文
三年义务家教 没有一人掉队 几乎没缺一节课 安徽工业大学“螺丝钉”在行动
 

    每个周末早晨,刘亚君都会出现在学校门口的公交展台前,风雨无阻。

    从安徽工业大学东校区到刘亚君家教目的地金家庄区后钟村,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然后步行。如果加上返程,这一趟路程要花两个钟头的时间和4元钱的车费。这些付出并没有物质的回报,但是,这样一条路,刘亚君从大一走到了大三。

  在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像刘亚君这样的志愿者共有40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螺丝钉之家”。三年来,他们没有一个人掉过队,几乎没有缺过孩子一节课,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贴车费,为贫困家庭的孩子送去最切实的帮助。这群“90后”身上的“螺丝钉精神”感动了校园和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不少市民。

  在安徽工业大学,志愿者活动向来是团学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早在1995年,该校就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目前下设26个志愿者服务队,拥有中国注册志愿者8500人,校内志愿者达到3000余人。从学校到学院,在各级团委的指导下,志愿者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008年,考虑到马鞍山市不少贫困家庭请不起家教,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发起了义务家教行动,成立“螺丝钉之家”。“我们大部分是‘90后’,之前很少有人做过家教,真正接触了,还真有不少酸甜苦辣。”志愿者韦佳若说,所教学生的一点点变化,都让“小老师”们兴奋不已。“只要学生学习进步了,我受点委屈不算什么。”韦佳若表示,通过家教,自身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沟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也在提高。

  这种成就感同样属于汪明娟。作为早期的组织者,支教队队长汪明娟从未想过“能把这件事情做成,而且一做就是三年”。这个当初一说话就脸红,始终不自信的女孩,现在成了支教队里的“主心骨”。如今,汪明娟临近毕业,支教的大旗又传给了新队长施亚玲。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这位新队长正准备“实施新政”,推行“刚性化”的管理。

  “这项志愿者活动,真正体现了服务社会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在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薇看来,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在目标设计上要体现出同学们的自主性与选择性。“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自下而上地发动,才能扩大参与面,确保影响力,否则难免应者寥寥,流于形式。”

  活动组织者、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方勇介绍,学院出台了激励措施,定期对志愿者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将志愿服务的成绩与评奖、评优相挂钩。“通过表彰与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可以将公益精神传递下去,内化成一种行为方式或者生活习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