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News

关于开展安徽工业大学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2024-06-15 责任编辑:团委信息管理员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各学院团委、学生组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重要寄语精神,积极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落细落实,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动员团员和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经研究决定,开展安徽工业大学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思践悟担使命,实干笃行建新功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共青团“三力一度”工作格局,进一步落实共青团抓思想引领,深化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主线,助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助推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引领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三、参与对象

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含博士生)。各团学组织、学生社团,班级团支部均可组队参加。鼓励学校党政干部、专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青年讲师团”成员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2023级本科生全员参加。

四、实践方向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组织青年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三)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四)乡村振兴促进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等,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

(五)基层服务践行团。组织青年学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六)长三角一体化调研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青年学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深入长三角一线,广泛了解国情、社情、市情、民情,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调研、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多维度、多形式的活动,探索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进理念和操作模式,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七)爱校荣校寻访团。继续开展“寻访最美工大人”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暑假寻访老教师、知名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充分挖掘典型事迹,讲好工大故事;结合学校招生宣传,鼓励学生返家乡开展“把母校带回家”,通过宣讲会、座谈会等方式,向高中母校师生宣讲工大、推介工大。

(八)就业创业体验团。组织大学生进政府、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参加政务实践、企业实习、兼职锻炼、职业体验、创业锤炼等实践活动,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依托“三下乡”、“返家乡”和“扬帆计划”等项目,组织大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参加与专业方向匹配的企业实习工作,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到科技部门、科研机构、高新企业进行就业见习、实习实践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观,提高社会化能力和就业能力。

(九)科技创新挑战团。学生依托原创技术或方案,前往企业、工厂、社区、农村、乡镇、偏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等特定场所,用特定技术或方案解决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中的特定问题,以新工科、新文科助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用科技创造社会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团队立项要求

本次社会实践分为校级特别专项、校级重点立项、院级立项、个人“返家乡”社会实践及其他专项5类,校团委将对各院系推报的校级团队组织分级立项。其中理论宣讲团性质的实践队原则上为校级以上立项,成员必须为共青团员或中共党员,团队指导老师要有思政教师。

(一)校级特别专项

校级特别专项推荐团队应已有一定积累和基础,鼓励学科带头人、专业老师及思政教师联合指导。推荐项目应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创新意义,具有持续深化的项目潜力,可进一步孵化为高级别科创、实践、志愿等赛事参赛项目。该专项立项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项,宁缺毋滥。每支团队给予上限5000元的经费支持。(仅解决团队在开展实践中产生的大额差旅费、住宿费)

(二)校院立项

校级重点团队可以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历组建,团队人数至少10人。院级组队团队人数可以在5-10人。校院立项团队均需有1-2名指导老师全程跟队。校级重点立项数量不超过15项,校团委将给予上限2000元资金支持,最终额度将根据结项成果和社会影响力进行相应安排。院级立项团队学院给予资金支持。

(三)个人“返家乡”社会实践

个人为单位参与实践。要求所有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所在家乡或居住地开展实践活动,并在实践结束后向所在学院团委报送实践地出具的实践证明、实践相关材料。

(四)其他专项

团中央、团省委、教育厅等部门联合社会有关方面开展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计划,如“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法治中国青春行”等。该类别立项不设上限,资助最终额度将根据结项成果和社会影响力进行相应安排。

六、时间安排

(一)准备和动员阶段。(6月15日前)学校从整体上对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部署和安排,各学院要认真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发动工作,并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各学院需申报社会实践总队长1名,指导教师1名。

(二)团队组建申报阶段(6月20日前)。各团队需向院团委提交项目材料(团队汇总表、项目申报书、安全责任书等,见附件)。学院团委组织初选,每个学院推荐1-3个校级特别专项和3个重点团队,相关材料(学院社会实践队伍汇总表及排序、推荐团队项目申报书等,见附件)于6月20日前打包(文件以学院名称命名)发到ahutxsh@163.com邮箱,纸质文档盖章报送新大活110会议室。各实践团队须按照团中央相关要求,根据团中央的要求,及时将组建的团队信息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官方网站进行报备(具体流程见官方网站说明)。申报团队需设领队1名,指导教师1-2名。未登记报备的团队,不得参与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奖项评选。

(三)评审立项阶段(6月下旬)。学校通过材料评审、集中合议的方式,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确定立项团队并公示。

(四)培训阶段(6月底)。学校、学院分别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专题培训,校级层面培训对象为实践团队队长、安全员、宣传员、指导教师等,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调研方法、媒体宣传、安全保障、总结评估等方面,院级层面可结合工作开展实际,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

(五)实施阶段(7月-9月)。各社会实践团队要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益。注重过程化管理,加强实践工作简报、阶段性总结宣传、安全日报等工作,实践队伍在配发的实践日志本上记录实践过程,每位实践队员撰写一篇实践心得,每支实践队伍完成一篇实践报告。各学院新媒体平台开设社会实践专栏,充分发掘实践成果,积极发布实践报道,发布的典型数量不少于应参与社会实践学生总数的3%,并将优秀作品积极向“安徽工业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投稿。团委将综合考量阅读量、转发量和评论数等指标,对各学院的活动情况进行评分,纳入本年度“三下乡”社会实践考核评比。

七、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学院团委书记及相关负责教师要全程参与、全面掌握相关工作情况,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主动与各年级辅导员、社会实践工作组联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根据通知要求制定学院社会实践工作方案,结合专业特色精心设计学院社会实践项目,在特色实践项目开展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示范价值的长期社会实践基地,探索建立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的特色机制。

(二)规范组织,突出实效。各学院要坚持“突出主题、确保安全、就近就便、务求实效”原则,严格规范团队项目申报审批的标准和程序,合理确定学生实践规模,实践时长原则上不低于7天,学生实践做到有方案、有日志、有报告、有心得、有评价。充分利用学院的专业教师资源,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参与团队指导,随团情况将作为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时的重要参考。动员高年级学生组成指导方阵,发挥经验引领作用。

(三)筑牢防线,确保安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以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首要前提,开展前,要提前充分研判,做好安全预案工作。根据地方防汛救灾等形势和要求,动态调整工作安排,如遇突发、紧急状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并及时报告。

(四)注重总结,加强宣传。各实践团队要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工作,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原则上要求每支校级实践团队至少有3篇报道在市级(含)以上媒体刊载,加强对外信息沟通,主动联系各大媒体,积极向校团委提交实践宣传素材。

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6月15日